郑州海关于2日发布信息,指出一部手机、一副眼镜便能够实现进出口货物的海关查验。此举使得出境的种苗、进境的加工食品以及粮食等超过50种货物的通关效率提高了30%以上。
在豫西三门峡伏牛山的腹地,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外贸经理曲全武一大早就开始忙碌,他既要留意冷库内即将运往韩国的蘑菇菌丝,还得安排海关的查验时间。当查检人员抵达现场,他们戴上AR眼镜,实时将货物的画面传输到了三门峡海关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
查检人员通过AR眼镜逐项宣读核对批号、霉变情况、植物部分的存在与否以及菌丝形态等,同时,后方专家则对货物的标签和状况进行远程审核。经过18分钟的细致检查,相关信息随即传输至企业端的操作界面。
曲全武指出,过去常常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然而菌丝的活性却无法等待。例如,有一次韩国客户紧急追加了一个大订单,为此海关协调了多地的查检人员提供支援,最终才确保了十余辆冷藏车没有耽误发货。
在豫南信阳海关的业务区域,查检科的科长张秋华利用手机进行远程视频检查,对一家公司的柳编出口产品进行了查验。该公司员工在仓库手持设备,而查检人员则在指挥中心进行远程监督和指导,包括拆箱核对工艺标签和货物信息等。整个查验和放行过程仅用了20分钟,而以往这一流程至少需要3小时。现在,从申报到检验证书的出具,时间不超过1小时。
郑州海关有关负责人指出,在近年来的工作中,该海关采用了“中心+现场”的工作模式,成功将海关查验从“单一现场”转变为“云端+实地”的无缝衔接,显著提高了包括出境种苗、进境加工食品和粮食在内的50多个业务领域的货物查验与验放效率,速度提升超过30%,并使200多家进出口企业受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