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高喊“美国至上”,但行动上却急于踏足中国寻求商机。那份刚刚达成的关税延期协议尚未来得及冷却,他已着手安排企业家代表团访问我国,贸易战似乎才刚拉开序幕,他的人马却已迫不及待地准备争夺下一轮的订单。口头上宣称对华强硬,实则一边擂鼓备战,一边手握商业合同急速飞往我国。
这情况颇具讽刺意味,事情本身并不突然,只是发生的时机颇为“特朗普式”。不久前,美国媒体还在大肆宣扬他有望使美国制造业重现辉煌,然而话音刚落,他便带着CEO准备前往中国。从之前的“施压加税”策略,到如今的“带团洽谈合作”,他的转变之快让人瞠目结舌,却又真实无比。若再不及时行动,恐怕连他下一届竞选的政绩亮点都难以凑齐。
他追求的并非冲突。他所渴望的是退路,是一份能够昂首叙述的协议,是一笔能够提振股市的合作,是一张可以挂于墙上炫耀的“成就”。因此,他现身,甚至装出一副“我是在捍卫美国”的正义形象。然而,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呢?局面早已不再由他一手掌控。
这场所谓的“贸易战”,其实早就已经分出胜负了。
签订协议、商讨合作等活动依旧进行,然而与他在2018年那场拍桌子立誓、声称“要让中国低头求饶”的戏码相较,如今的场景显得颇为荒诞。他如今是带着手下前来寻求他人的投资与市场,企图让我国给予“些许面子”,以便他回国后能编造一个“我取得了胜利”的谎言。这并非真正的胜利,而是一种更为体面的认输方式。
问题是,他要的这点体面,是用美国老百姓的钱换来的。
为应对这场贸易冲突,美国的供应链遭受重创,零售市场陷入困境,制造业面临原材料短缺和订单枯竭,最终不得不依赖政府资金注入以维持生存。与此同时,我国仅通过限制稀土供应这一举措,便将全球高端制造业的链条分割成数段。西方世界这才恍然大悟:我国并非“可替代的工厂”,而是“不可或缺的核心”。
特朗普曾梦想着压倒中国的剧情,如今却已完全落空。现如今,他不得不亲自上门寻求合作,争取订单,寻求投资,以及寻求能够挽救自己政治前景的机遇。尽管他或许还能嘴上强硬,但手中的牌早已所剩无几。
更有甚者,美国大众竟然误以为这场战争是为了“捍卫美国的利益”。然而,真相却是,这笔税金是他们自己缴纳的,物价的上涨也是他们自己承受,就业岗位并未回归,甚至购买日常用品时也要支付更多费用。无论是特朗普隐瞒了事实,还是他们被情绪所左右,最终归结起来,整个国家都在“自欺欺人”。
高智凯在最近的一次论坛上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的失利并非政策失误,而是认知上的偏差。他们误以为中国仍停留在二十年前,认为中国必须依赖美国市场生存。然而,他们并未意识到,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被动等待订单的国家。如今,你限制我的芯片供应,我就切断你的稀土资源;你切断我的高端设备供应,我就让你连风电叶片都无法安装。这就是当前的现实。
特朗普的败局并非源于他动用了保护主义策略,相反,他竟然将原本严肃的牌局演变成了一场闹剧。他本意是要将中国逼入绝境,却没想到,自己反而将退路一并赌了进去。
实际上,我国在几年前是乐于进行对话的,并愿意作出一定的妥协。那时,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尚未稳固立足,对外部冲击也有所顾虑。然而,时至今日?我国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庞大的人力、广阔的市场、先进的技术,以及由十几亿人民共同铸就的强大韧性。今日之中国,绝非任谁一摔桌子,我们便需坐好、低头、认错的时代。
因此,当前形势显得尤为矛盾——口头上仍旧高呼“对华强硬”的口号,然而实际行动上却早已先行一步,表现得规规矩矩。这一次,特朗普携团队前来,并非是为了宣战,而是意图示好;不是施加压力,而是寻求稳定;不是追求“胜利”,而是寻求一个下台的台阶。
他原本以为可以继续掌控局面,然而事实却是,他只能置身于我国客厅之中,竭尽全力去争取一个能够回去炫耀的结果。
遗憾的是,这牛皮之谈,有人信之不疑,有人却嗤之以鼻。历史不会留意你曾言何物,而只会铭记你的实际行动。
#夏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