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展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在此情形下,动力电池的品质和安全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些问题不仅与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紧密相连,而且对整个行业以及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对第三届动力电池质量安全大会上所公布的核心内容的详细解析。
产业地位凸显
徐英国,作为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一名副秘书长,在第三届动力电池质量安全大会的开幕式上强调,新能源汽车不仅代表着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和绿色发展的目标,而且对我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预测显示,至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在全球市场和技术领域有望取得领先地位,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预计将实现显著提升。在2023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及其他电池产品的销售总量达到了659.0吉瓦时,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3.3%。在此期间,动力电池的销售额占比达到了73.7%,这一比例充分体现了其在销量方面的明显优势。
新规即将实施
近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其编号为GB38031-2025。该标准对电动汽车所采用的动力电池设定了新的安全准则,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电池发生火灾或爆炸,同时确保排放的烟雾不会对车内人员造成任何伤害。自2026年7月1日起,该规定将正式生效。这一举措旨在对动力电池市场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同时,该规定还致力于显著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标准。
企业责任强调
徐英国指出,动力电池企业应将产品质量与安全置于首位,并恪守以标准为先行、以技术为引领的原则。企业应当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技术评估机制,以此促进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此外,企业还需把握产业变革的契机,推动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助力我国从新能源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襄阳发展布局
张斌,襄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对襄阳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的最新成就、未来规划以及大会筹备工作的细节进行了详尽阐述。借助此次大会的推动,襄阳计划促进产业向集约化方向转型,不断优化和提升动力电池产业链,力求实现城市的优质发展,从而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增长活力。
行业问题呼吁
夏国强,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汽车后市场专委会的秘书长,就新能源二手车市场面临的挑战、动力电池的品质及其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电池的梯级利用和回收难题,强调行业必须重视动力电池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质量安全问题。他特别强调,行业应加强自我管理,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以此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并推动行业的稳健与持续发展。
行业前景展望
专家指出,我国在动力电池安全性能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成就得益于新标准的推广、消费者对安全与品质要求的提高,以及行业自律的增强。这些积极因素相互促进,有助于加速淘汰低效产能,并推动行业持续向更高安全性和可靠性迈进。因此,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有望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新规正式实施,行业对动力电池领域的具体变动表现出极大兴趣。在此,我们衷心邀请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我们诚挚地请求您为本文点赞及转发,以推动更多人关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质量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