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厕所的设立初衷在于便利村民的日常起居,然而,目前部分新建的公厕却遭遇了冷落,成为闲置的设施。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举报引出怪事
近期,《财经调查》栏目组收到来自群众的举报,指出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某些村庄尽管已投入资金新建了公共卫生间,然而这些设施却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尽管农村公共卫生间建设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许多村庄的新建卫生间已有效改善了过去的卫生状况,然而,吉家庄村等个别村庄却面临着“建成未用”的异常现象,这一情况普遍引起了村民的不满情绪。
村民反映实情
当地村民向记者反映,新建的公共厕所在外观上维持了整洁与井然,设施配备也较为完备,然而,这些公厕并未向村民开放。部分公厕自建成至今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仅在村里举办活动或领导视察期间才会临时对外开放。这种状况与村民的实际使用需求存在显著差距,导致村民们不得不继续使用老旧的旱厕。
政策要求相悖
2022年8月,我国农业农村部与另外六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强化农村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旨在确保农村公共厕所得到充分利用,并持续提升其效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稷山县一些村庄的新建公共厕所建设中,存在与指导意见不一致的现象。具体来看,尽管公共厕所已竣工,然而却尚未投入使用;这种状况对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
现场调查情况
今年一月份,稷山融媒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新建公厕的开放状况。视频中,公厕的大门处于开启状态,内部设施完备,可正常投入使用。记者到达吉家庄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并陪同参观了现场。现场观察发现,公厕的设备齐全,运作状况良好。然而,该公厕并非常规开放,仅在村里举办活动时才会对外开放。
村委解释缘由
吉家庄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提到,他们通常会关闭公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简化日常的清洁工作流程。自去年该公厕落成以来,它并未向公众开放,村民们依然在户外露天旱厕中进行如厕活动。记者询问开放公共厕所的请求时,工作人员以钥匙缺失为由予以拒绝,并进一步阐述,由于使用公共厕所需要支付较高的费用,他们担心村民的文明素质可能不够理想,这可能会引发维护上的难题。
部门承诺落空
记者与稷山县农业农村局进行了交流,该局工作人员透露,在非维修期间,公共厕所将向民众开放。但记者在吉家庄村进行了三次实地调查,却发现所有公厕均处于封闭状态。电话中的承诺并未在实地得到履行,那些由财政资金建设的公厕依旧闲置,村民们依然在使用那些陈旧的旱厕。
农村新近落成的公共卫生间虽已开始使用,但其使用频率却相对不高,这一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迫切需要研究如何确保这些公共卫生间得到有效利用,并持续发挥其应有的服务作用。面对这一挑战,您是否拥有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