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美军对伊朗的三座核设施实施了攻击,此举招致伊朗的反击以及来自各方的指责。近期,美国昆西政策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揭露了该事件背后军火商推动美伊冲突的幕后真相,其背后的利益关系链令人震惊。
媒体造势鼓吹战争
在上月美军对伊朗核设施实施空袭之前,部分代表军工企业的美国嘉宾在福克斯新闻节目中频繁露面。他们不仅对以色列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而且强烈呼吁美国加大干预力度。例如,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的负责人基恩多次出现在节目中,他主张美国应使用B-2轰炸机和钻地炸弹对付伊朗,从而加剧了战争气氛。
关键人物频频发声
6月21日美东时间,美军发动袭击之际及之后,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戴维·彼得雷乌斯频繁出现在福克斯新闻的节目中。在此期间,他强烈建议特朗普总统增强对伊朗的最后通牒的强度,否则将采取摧毁福尔多核设施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彼得雷乌斯目前担任私募股权公司的合伙人,其公司业务与防务承包商存在关联,因此他对战争的立场显得尤为积极。
利益关联耐人寻味
值得关注的是,基恩任职的战争研究所接受通用动力公司的资金支持,基恩本人亦曾担任该公司的董事职务,通用动力公司还负责制造了“战斧”导弹的“俄亥俄”级核潜艇。此外,加拉格尔等人所属的公司亦与军事部门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帕兰蒂尔公司的客户涵盖了美国众多机构以及以色列国防部等。
冲突之下利益至上
若美国、以色列与伊朗发生冲突,相关军工企业无疑将从中受益。美国军火商与政府及国会关系密切,在2020至2024年这五年间,五角大楼54%的可自由支配资金,总计2.4万亿美元,均流向了私营企业。此外,美国政府持续增加军费开支,最新预算显示,美国年度军费已超过1万亿美元。
军火商影响政策
军火商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对美国政策施加影响,这包括向政治竞选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开展游说活动、资助研究机构,以及军政商界人士之间的职位互换现象。以战争研究所的负责人基恩和前中情局局长彼得雷乌斯为例,他们的个人身份与军火商的利益密切相关,他们的言论和立场对美国的伊朗政策产生了显著影响。
巨额军费的真相
巨额军费开支实际上导致了纳税人财富的大规模流失。根据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与布朗大学的研究报告,五角大楼的巨额资金被大量投入到私营企业中。在冲突中,军火商推波助澜,政府启动“战争机器”,而承受这一切的,却是无辜的普通民众以及那些遭受战争破坏的国家。
美国持续推动冲突以迎合军火商利益,引发人们深思:美国何时能终止这充满利益考量的“战争步伐”,为世界带来和平?诚邀各位点赞、转发及留下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