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民族古文字“冷门绝学”后备人才培训班正在进行中,宁夏大学成为众多国内外高校学生的聚集地。众多学子齐聚一堂,致力于共同挖掘民族古文字的深奥之处。这一活动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培训班基本情况
7月14日至20日期间,宁夏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民族古文字领域的“冷门绝学”后备人才培养班。这一培训班受到了国内外众多高校的广泛关注,参与的高校包括伦敦大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等海外著名学府,以及北京大学等我国40余所高等学府。本次培训吸引了140多位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热情参与。这些学子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他们汇聚于被赞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地区,携手踏上了对民族古老文字的探索之旅。
举办背景
我国目前对冷门绝学的传承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致力于增强中华民族的集体认同感。在这种背景下,民族古文字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和传承的重要性愈发明显。本次培训班紧密围绕这一核心目标,专注于加强“冷门绝学”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并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自2024年起,得益于相关部门的助力,我国众多高等院校每年夏季联合举办此类培训班,该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增强。
授课专家与内容
培训班邀请了在我国民族古文字研究领域内享有高度声誉的学者。这些学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课程内容极为丰富,不仅包括了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等多种民族古文字的基本知识,还涵盖了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方法,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员展示了原本较为晦涩的知识点。
申遗带来的契机
此次培训班同期举行,西夏陵荣登世界遗产名录。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其历史价值的国际认可度,也为众多“冷门绝学”的传承与进步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此举激发了更多人对民族古文字研究的热情,同时,也为培训班学员拓展了更为宽广的学术领域和研究空间。
培训班的意义
该培训班为对民族古文字充满热情的青年学子搭建了一个系统学习的舞台,使他们得以接触专业知识,并深化对民族古文字的认识。此外,它推动了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在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推广所谓的“冷门绝学”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主办与承办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以及宁夏大学共同负责此次培训班的举办。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共同承担了执行任务,同时,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在业务上给予了指导,并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您是否认同,此类培训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字文化传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衷心期盼您能发表您的观点,并诚挚地邀请您为本文点赞和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