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意外地公布了一项决定,即派遣特使前往中国,此举旨在恢复被前总统尹锡悦废除的“对华外交特别待遇”。这一举措被韩国媒体解读为一种“破冰”的信号——它不仅为9月份可能的访问中国铺平了道路,而且向美国传递了一个强烈的警告:在面临关税制裁的压力下,韩国不会选择被动等待。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临时取消了访韩计划,特朗普也对李在明进行了“放鸽子”的行为,这些事件让韩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为了生存,必须首先与中国保持稳定的关系。
李在明领导的新政府近期抛出了一记外交重磅:计划在本月向包括中美日在内的十多个国家派遣特使,其中特别提及了中国。韩国总统府则低声透露,特使名单正处于“内部协商”阶段,人选需具备“足够分量”以传达新政府的国家政策理念。
这并非一般的外交礼节。需知,尹锡悦上任之际,曾制造了一个备受瞩目的“事件”——仅向美日派遣了特使团,而中国则被直接排除在外。他当时将其称为“政策协商代表团”,实则公开宣示:韩国外交的优先级仅限于美日同盟,中国则被置于一边。
李在明巧妙地扭转了局势。韩媒揭示了其中的奥秘:派遣特使访问中国,相当于将尹锡悦取消的外交待遇再次加倍返还。这不仅仅关乎颜面,更是李在明“务实外交”的实际行动声明:不偏袒任何一方,却绝不会沦为美国的傀儡。
美国对韩实施的高额关税政策使得韩国逐渐向中国靠拢。7月9日,特朗普政府决定恢复对韩国汽车及零部件的25%对等关税,这直接影响了韩国的出口业务。韩国现代集团不久前凭借1.9万亿人民币的经济贡献荣登韩国企业之首,然而,关税的冲击却让这家企业陷入了困境。更令人担忧的是,韩国一季度GDP出现了0.1%的萎缩,创下近四年来的最差记录,央行也紧急下调了对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李在明洞悉一切:我国已连续19年成为韩国的首要贸易伙伴,三星的30%收入源自我国,现代汽车四分之一的销量也依赖我国市场。然而,尹锡悦效仿美国推行“价值观外交”,导致对华出口急剧下滑,韩流文化在我国遭遇冷淡,这无疑是一条自毁前程的道路。
他刚一站上讲台,便迅速拨通了北京的电话,简洁地传达了八个字:“务必迅速改善中韩之间的外交关系。”此事并未结束,紧接着他又安排了“韩中议员联盟”参观华为和宇树科技,而他自己则刻意回避了北约峰会——显然是在向西方阵营表明立场,坚决与之划清界限。
美国自然感到焦虑。原计划于7月8日访问韩国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突然以“国内局势”为借口取消了行程。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位被誉为“马屁国务卿”的人,实际上连外交的实际权力都没有,他的取消会面行为无疑是向韩国展示了一种态度。更令人遗憾的是G7峰会——特朗普原本答应与李在明会面,但最终只与日本首相石破茂进行了交流,将韩国总统置于了背景之中。
citation:用户文章
李在明并非易与之辈。面对美国的压力,他反而更加坚定地展示自己的立场。9月3日,中方特意邀请他出席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而连美国总统特朗普都未能收到邀请函。韩媒对此议论纷纷,因为这标志着自朴槿惠2015年访华并参加阅兵以来,韩国总统再次受到了最高级别的礼遇。
国内的压力如同形影不离的阴影。极右翼势力日日举行示威,对他进行辱骂,称其为“亲华卖国”,甚至对他吃紫菜包饭的行为也进行指责,认为他在作秀。保守派更是翻出旧账,指出李在明过去曾反对部署萨德,尽管他现在改口表示“不追加部署”,却依然坚持要调查尹锡悦时期发生的内乱事件——这显然是在挖保守派的旧底。
citation:用户文章
为了保持局势的均衡,李在明采取了“左右逢源”的策略。他一方面对中国的不锈钢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另一方面又逮捕了参与军事演习的中国留学生。然而,这些微小的举措无法阻挡大局的发展:他的特使名单中出现了前共同民主党党首金民锡的名字——此人刚刚在国会中获得高票支持成为总理,派遣他访问中国相当于总统亲自出马。
目前,最大的赌注集中在九月这个时间点上。如果李在明真的前往北京参加阅兵式,那将是对中韩关系回暖的最强烈信号。然而,韩媒报道指出,他仍在等待特朗普总统的动向:如果特朗普总统前往,李在明将“顺便”陪同访问;如果特朗普总统不前往,李在明可能会改由总理代替出席。毕竟,朴槿惠总统在参加阅兵式之后,中韩两国迅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普京已在北京逗留四日已有定论,而特朗普却依旧拖延。李在明等人焦急万分——韩国中小商户面临破产潮,中产阶级开始紧缩开支,民众纷纷呼喊“经济已陷入绝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非是可选项,而是关乎生死存亡的救命稻草。
因此,派遣特使访问我国这一举措,实质上是李在明实施的外交速战策略:以尹锡悦失去的我国礼遇为代价,换取一张进入我国的签证。其成败与否,早已在现代化的生产线和三星的财务报表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