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长子县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优势显著?这些做法你知道吗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长子县隶属于长治市,下辖七个镇、五个乡以及两个管理中心,共有399个行政村。该县总人口达到37万,国土总面积为1029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地形占据了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旱地面积高达80%。平均海拔高度为929.8米,四季变化明显,气候宜人。这些条件使得长子县在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上具备了显著的自然优势。长子县近年来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确立了高远的发展目标,通过树立典型、全面推进,成功激发了全县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积极性,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2018年9月,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现场会便在该县召开,得到了观摩与认可。

长子县主要做法是:

一是科学规划,强化领导。借助“院县合作”这一平台,省农科院的专家们在我市率先编制了《长子县有机旱作农业规划》,并确立了“1531”的发展战略。同时,他们制定了《长子县创建省级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实施方案》、《长子县推进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创建2018年行动计划》、《长子县2019年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此外,他们还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的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及封闭示范区领导小组,并组建了涵盖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农科院专家在内的专家指导团队。

二是采取以点带面的策略,全面推进。已成功打造了3860亩的封闭式示范区,并设立了1个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庄以及47个示范实施单位。在封闭示范区的建设方面,石哲镇划定了3860亩的连片封闭示范区,全面应用了黄蓝板、防虫网、防虫灯等环保防控技术。依托绿野新能源公司的沼气产业,每年可产出20万方的沼渣沼液,这些资源全部用于示范区内的有机肥料施用。此举使得化肥使用量每亩减少50至60公斤,节约用水46%,同时每亩收益可增加300至500元。这一项目每年能够带动2200多户农民,增加收入超过1700万元。同时,一座有机旱作农业成果展示厅已建成,并设立了一个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站,此外还建成了8500平方米的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在这些设施中长子县农业局局长年,我们积极开展了农产品优质优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高端水果“南果北种”等方面的探索。在宋村乡这个示范乡镇的建设过程中,长子县将其打造成为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的示范乡镇,其中以西王内村、东郭村等八个村庄作为创建的核心区域,这些村庄共同推动了3000亩蔬菜的种植以及2000亩特色农作物的种植,同时,还积极推广和应用了地膜覆盖、增加有机肥料施用量、实施绿色防控等先进的绿色有机旱作农业技术。石哲镇房头村在示范村建设方面,成功完成了1.5米宽、100米长的园区道路铺设工程,并建成了800立方米的果蔬保鲜库土建项目,同时新建了50亩的绿色有机蔬菜大棚;丹朱镇东寺头村则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创建,加大了农家肥和有机肥的使用量,并实施了节水灌溉措施;碾张乡关村以80亩的特色水果和蔬菜种植为基础,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有机旱作技术。在示范县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全市“7个100”示范园创建标准,我们精心挑选了47个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实施主体,其中鸿洋、向阳沟、万张等3个单位成功入选为市级示范园。通过集中力量打造区、乡、村、园等示范点,实现了以点带面的整体推进,有效推动了示范县的建设工作。

三是树立典范,进行总结与传播。在近年来的广泛推广与经验提炼中,长子县在有机旱作农业领域展现出众多创新的发展模式,例如西汉村的种植、养殖与沼气产业相结合,上至秸秆的再利用和肉牛的饲养,下至与蕙泽田园公司及众多农业种植合作社的联动,现已构建起一种以秸秆、养殖、沼气、沼渣(液)和有机肥料为循环,涵盖种植业(有机农产品)的区域性闭环生产模式。例如,在我县宋村乡,我们依托于现有的蔬菜、养殖以及农产品等产业优势,针对玉米种植面积广阔、特色农业较为分散、品牌影响力较弱、经济效益不高的不足,遵循“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价值链条,拓宽增收渠道”的原则,借助厚嘉润公司、万成农牧、浩润公司、轩阳物流、顺兴农牧、方兴园区等企业的力量,致力于打造一个涵盖种苗繁育、绿色有机种植、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休闲旅游在内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该县的丹西龙鑫现代农业产业园,秉持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来推动农业园区的建设,通过优化“棚地产”的运营模式、推行“夏错峰”的种植技术、整合“水陆空”的技术装备,成功突破了连作障碍这一长期难题,致力于构建一个复合型、立体化、全天候的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生产体系。

第四,强化科技创新,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我们与省农科院紧密携手,共建了12个“院县合作”的实验基地,积极推广蔬菜连作、无抗养殖、智慧农场等创新品种、技术和设备,以及新型经营模式。此外,我们还引进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率先建成了4个资源化利用站点,致力于实现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力求恢复和提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探索“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的新模式,全县范围内共设立了16个集多维度于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监管监测站点,对种植基地的种植活动进行全流程监控,确保农产品从生长到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可视化采集和管理。持续推动农业标准化作业,已确立西葫芦、青椒、尖椒等蔬菜的10项标准化作业规范,新增“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地达3万亩,产品12个,并成功获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出口食品原料的备案登记1项,长子青椒被纳入国家农产品名优特目录,累计“三品一标”认证数量增至56个,覆盖面积达26.3万亩。

五是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农业发展。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并制定出台了20项强农惠农的扶持政策,涵盖了设施蔬菜、露天尖椒、玉露香梨等多个种植领域,给予了相应的扶持措施。特别是对于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的推进,特别制定了《长子县2018年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奖补办法》,该政策实施期限为三年,从2018年至2020年,涵盖了有机肥替换化肥、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实施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措施、农业综合服务以及优质优价等多个方面,并出台了相应的奖补措施,旨在激励和引导全县范围内积极发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

下一步主要工作:

长子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_长治市长子县绿色农业示范县_长子县农业局局长年

推进绿色有机旱作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各相关方协同合作、不断努力,同时还要极大地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确保他们发挥核心作用。在我县推进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的实践中,尽管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依然存在一些阻碍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因素:一方面,有机旱作农业的技术规范尚不完善;另一方面,发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所需的资金支持尚显不足。第三点,土地流转过程不够规范和有序,这导致了发展成本的上升。第四点,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在后续环节缺少有效的保障措施,使得优质优价的目标难以达成。接下来,长子县将致力于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力求成为全市有机旱作农业的示范县。

首先,需进一步优化技术规范,增强技术指导工作。在此基础上,针对那些在示范和引领方面表现突出的主体,实施额外的资金奖励,增强奖励的力度。同时,与上级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制定和发布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地区标准,并汇编成书,强化宣传推广。这样,农产品生产将有明确的标准可遵循,产品检测和执法评判也将有据可依。

二是要进一步拓展融资途径,破解资金短缺的问题。对“政融保”和“新农贷”等融资平台进行优化,以降低融资门槛、扩大融资覆盖面、提升融资效率。与此同时,增强招商引资的强度长子县农业局局长年,拓宽资金引入渠道,积极吸纳社会资金,以确保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三是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优质优价。生产的绿色有机商品,在严格执行标准生产、完成“三品”认证、进行检验检测、实施质量追踪等工作的前提下,需充分利用阿里巴巴农村电商及农特产品展销等电商平台,经过分级筛选、加工包装、品牌推广、物流配送等步骤,将产品转化为商品、精品乃至名品,既满足国内中高端消费需求,也开拓国际市场,确保优质优价。

四是需进一步强化对土地流转的引导与监管。需迅速制定土地流转的指导文件及具体措施,加大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操作流程,构建土地流转机制,强化农村土地流转法规、政策的宣传与执行,合理设定流转价格,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促进产业合理规模化,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友情链接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