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以色列停火是假,死磕是真。
美国某政治资讯平台于29日披露,伊朗国会议员伊斯梅尔·考萨里明确表态称:“并非真正的停火,而是短暂的休战,对于任何企图暗杀伊朗高级官员的行为,必将遭受极其严厉的报复。”尽管双方已宣布实现停火,但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危机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反而可能加剧了潜在的紧张局势。
伊以危机远未解除
最新消息显示,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格罗西的评估结果表明,伊朗的核设施在遭受袭击后虽然部分受损,但并未遭到完全摧毁;浓缩铀的库存可能已被转移,预计在几个月内就能恢复生产。但与此同时,IAEA自身正面临着公信力危机,该机构长期被质疑实行“双重标准”:一方面对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入海持默许态度,另一方面却对伊朗的核计划进行了严格的核查。中俄等国曾拒缴会费抗议其失职,其政治权威已严重削弱。
图为格罗西
除此之外,美国对以色列的拥核行为采取放任态度,然而对于伊朗的民用核项目却采取了武力手段。更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和以色列摧毁了本应受到国际监督的核设施,却反指德黑兰“破坏核安全”,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片面视而不见进一步揭示了其依附于强权政治的本性。
伊朗代表在联合国场合明确表态——“伊朗将坚持不懈地开展铀浓缩工作”,同时强调这一行为的正当性。该国外长阿拉格齐对此立场进行了多次重申,将其视为德黑兰不可退让的坚定立场。阿拉格齐进而向联合国提出,美国和以色列作为“侵略者”的身份,要求这两国承担赔偿责任,从而将法律对抗推向了新的高潮。
图为联合国旗帜
内塔尼亚胡总理的回应同样坚定,他将伊朗的核武器称作是威胁以色列存亡的严重威胁,并誓言要彻底消除这一隐患。据报道,6月29日,以色列已经制定了所谓的“二次打击”计划,其打击目标不仅包括南帕尔斯气田、阿巴丹炼油厂等关键能源设施,而且这些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一旦遭受破坏,伊朗可能会陷入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外界传闻以军意图对伊朗电网进行攻击,意图使其全国陷入瘫痪,甚至有消息称可能使用“脏弹”。以军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彻底摧毁伊朗复兴的能力。这些消息清晰地描绘出冲突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
为何双方必须硬碰硬?目前,以色列所面临的困境是,尽管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了轰炸,但并未彻底摧毁,反而导致伊朗议会暂停与IAEA的合作,使得伊朗距离制造核武器更近。与此同时,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却加剧了伊朗加速发展核武器的决心。
伊核设施被炸毁卫星图片
这场危机中,美国无疑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特朗普政府与以色列联手对伊朗实施空袭,这明显是对他国主权的公然侵犯,而美军的空袭行动则无疑构成了对伊朗的侵略行为。特朗普以“反核扩散”为幌子,实则做了两件事:一是谋取战争利益——如雷神、洛马等军火商的股价随着冲突的加剧而大幅上涨;二是转移国内矛盾——特朗普上任以来政绩不佳,高通胀加剧了民众的不满,他迫切需要找一个“替罪羊”来承担责任,并希望通过一场“胜利”来塑造自己的强人形象。而以色列,不过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一把利剑。以色列军队的炸弹由美国提供的运输机进行补给,而情报则是通过五角大楼进行实时交换——所谓的“自卫权”,实则不过是美国霸权暴力的进一步体现。
遇袭之际的德黑兰
需留意的是,伊朗的核设施遭受了爆炸袭击,如果能源设施再遭破坏,德黑兰可能会冒险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一旦这条关键石油通道被切断,全球经济将面临崩溃的威胁。此外,若伊朗被逼到绝境而真的研制出核武器,中东地区将爆发核战争,届时各方都将遭受严重后果。目前,解决之道是将伊朗核问题引导回联合国主导的对话渠道,而不是任由单边制裁和军事冒险行为蔓延。我国外交部已明确提出,解决当前地区冲突的关键在于开展对话与谈判,军事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矛盾。简言之,只有摒弃霸权思维,中东地区方能迎来真正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