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台风是在清晨抵达上海,而上海的机场在前一天晚上8点钟就已经全面暂停了航班的起降?
今日午后2时17分,上海机场正式公布,两大机场的通行将得以恢复。这一消息发布之际,距离上海两大机场暂停所有航班的起降活动已逾18个小时。
台风“贝碧嘉”来袭,导致15日晚20点起,上海虹桥与浦东两大机场全面暂停所有航班的起降。
截至16日中午13点43分,台风“贝碧嘉”的中心已远离上海,此时浦东机场迎来了首个进港航班。紧接着,在14点11分,虹桥机场也迎来了首个进港航班,标志着上海两大机场的通行得以恢复。而浦东和虹桥机场的首个出港航班则是在15点之后进行的。
台风如何影响航班
上海中心气象台提供的数据显示,台风“贝碧嘉”于今日早晨7点30分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其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4级,风速更是达到了42米/秒,成为自75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
对此,部分人提出了疑问,为何台风是在清晨时分抵达上海,而上海机场在前一天晚上8点就已经暂停了所有航班的起降?
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在台风将至之际上海飞东京航班紧急降落 官方通报,机场及航空公司对航班调整的操作是实时更新的。以东方航空为例,其运控中心的气象小组自9月13日起便对这场猛烈台风实施了全天候的监控,并每隔三小时对台风的最新动态进行一次评估。一旦台风的路径、位置或是强度出现变动,气象小组便会立即发布运行决策预报表。
鉴于此次台风是上海75年来遭遇的最强风暴,因此各方在调整航班时显得格外小心谨慎。
15日晚8点之后,上海两地机场宣布取消所有航班的决定,直至当天下午17点46分才对外公布。与此同时,上海机场还明确表示,将依照台风的实际影响程度,实时更新并公布航班调整的最新信息。
15日晚22点16分,上海机场再次发布通告,预计16日将有超过四成的进出港航班进行调整或取消。此次调整涉及两场机场,共计取消进出港航班918架次,其中浦东机场取消590架次,虹桥机场取消328架次。
据调查,台风期间,风速和风向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剧变,形成风切变,这可能会使飞机的飞行状态急剧改变,例如飞机突然下降,尤其是在低空飞行和着陆过程中。另外,台风还可能引起伴有雷电的局部对流天气。当飞机穿越雷雨区时,机翼、机身等突出部分电场增强,极易导致飞机遭受雷击。
百余架飞机系留
相关航空公司的运营控制部门人员透露,机场对于航班的取消以及航线的恢复,均是在与航空公司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根据台风的最新动态所做出的决策。当时预计台风将在凌晨后登陆,但实际登陆时间比预计的提前了。此外,即便台风尚未登陆,航班起降也受到了风力达10级的风圈影响。同时,还需考虑到部分飞机需在本场降落后再返回过夜的情况。机场还需为航空公司预留“系留”飞机的时段,只有航班降落完毕后,才能进行后续的航后维护以及系留等作业。
飞机系留即对飞行器实施束缚和稳固措施,以防在风力较大时发生位移或相撞。若风速达到7级以上,则必须对梯架实施系留和绑扎,且在风力较大时,应尽量将飞机集中存放。
15日,全天期间,众多以上海为根据地的大型航空公司正在进行飞机的固定作业,同时,部分飞机被调度至上海以外地区过夜,以避开即将到来的台风。
截至15日傍晚5点,东方航空已部署146架次航班于外地进行台风夜航,在上海的两大机场共停放87架飞机,虹桥机场有26架,浦东机场则有61架。随着今天上午台风正式登陆上海,东航的维修人员依旧在浦东机场顶风冒雨,对飞机的系留情况进行了实时检查,以确保其稳固可靠。
春秋航空在浦东机场部署了11架飞机,而虹桥机场则配备了6架,总计有17架飞机在夜间停泊并进行了系留措施,同时机场的设施设备也均得到了牢固的捆绑。此外上海飞东京航班紧急降落 官方通报,上海虹桥和浦东两地另有27架飞机因避风而停放在外地机场。
此外,上海机场必须预留充足时间,以完成对停机坪上所有飞机、登机桥以及无动力设施的系留与加固作业。同时,还需对飞行区内的调节水池和排水系统进行彻底的检查与疏通,并对机场区域内易发生积水的关键点进行重点清理,这些工作均需耗费相当长的时间。
上海机场之外,长三角地区的杭州、宁波等机场亦纷纷取消了众多航班,而今日午前午后,这些机场的起降航班已逐步恢复。
16日上午10点08分,长龙航空GJ8965航班成功升空,目的地为深圳,此一举动标志着杭州机场的运行秩序正逐步恢复。当天,杭州机场的航班起降计划达到539班,预计将接待旅客约8.5万人次。与此同时,宁波机场自上午11点30分起,航班运行也逐步步入正轨,全天预计执行航班158班,包括进港97班和出港61班。
中央气象台的消息指出,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于9月15日夜间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形成。当时,台风中心位于琉球群岛那霸市东南方大约2200公里的海域,中心附近的最大风速达到8级(每秒18米)。预计“普拉桑”将以每小时20至2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其强度将持续增强,并逐渐接近我国东海海域。台风路径可能与“贝碧嘉”相似,有可能再次登陆我国华东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