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北京二七剧场内,掌声此起彼伏。一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百年的话剧《地铁六号线》在此精彩呈现。这部以青岛地铁班组建设为原型创作的作品,究竟有何独特魅力,以至于观众们纷纷赞叹不已?
话剧上演背景
为纪念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地铁六号线》在北京二七剧场盛大演出。该剧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提供指导,由山东省总工会负责主办,青岛市总工会与青岛地铁集团共同出品。自去年在青岛首次公演以来,该剧已成功进行了30场针对行业内部的专场演出,吸引了近万名地铁建设与运营一线职工参与。
话剧剧情内容
青岛市话剧院与文化宫共同打造了《地铁六号线》,该剧以青岛地铁班组建设为背景,讲述了地铁一线员工打造国内首条、世界一流列车自主运行线路的历程。其中,值班站长刘娜以青春岁月见证了地铁的发展,来自大西北的工人崔铁生投身沿海地铁建设,管理层成员冯勇等人亦展现了地铁职工班组建设的探索精神。
舞台场景设计
话剧序幕拉开,舞台上模拟的“地铁站”场景逼真至极,LED显示屏与指示牌生动呈现,站内冷峻的照明与工人之家的温馨灯光形成鲜明对比,既勾勒出城市的骨骼结构,又传递出劳动者的温情,使得观众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
主创采风过程
在创作过程中,总导演黄港以及编剧廉海平等核心主创人员多次深入地铁一线进行实地考察。他们深入45米深的隧道,近距离观察工人们的喜怒哀乐,收集了丰富的故事素材,并从中提炼出了“二三四五”工作法等关键叙事元素。
创作初衷意义
廉海平编剧希望其作品能唤起公众对产业工人的敬畏之心。剧中台词将地铁喻为“城市的命脉”,强调其由建设者和运营者凭借青春与汗水所铸成。该剧将产业改革的深层含义转化为舞台上的具体表达,使改革成果的获得感更加鲜明。
观众观剧感受
中铁十二局青岛地铁5号线的工人侯涛在观看演出后表示,日常工作的点滴细节以新颖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展现。自去年首演以来,该剧已经进行了30场内部专场演出,吸引了近万名一线职工参与,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积极的评价。
阅读了《地铁六号线》话剧的介绍后,你是否也产生了亲临现场体验的愿望?请迅速点赞并分享,将这一信息广泛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