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岁老字号一得阁,改写中国书写绘画史?

一得阁,这个历经160年历史沉淀的知名品牌,通过一瓶墨汁,深刻影响了我国的书写与绘画传统,成为了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杰出代表。在其背后,汇聚了丰富的墨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掌握了独到的制墨技术。

墨史溯源

墨水的来历可追溯至久远的过去,《庄子》著作中提及的“舔笔沾墨”现象,显示出其历史至少可回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汉时期,松烟和桐煤逐渐成为制作墨水的主要原料,这一转变显著提高了墨水的质量。北魏时代,贾思勰在其所著《齐民要术》中对《合墨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一方法记录了制墨工艺的早期发展,为后世墨艺的进步奠定了稳固的基础。随着唐宋时期的到来,制墨业达到了鼎盛。到了明清两代,出现了诸如“精鉴墨”和“家藏墨”等上乘墨品,其制作技艺的精湛程度可见一斑。

墨汁先驱

晚清时期,湖南籍人士谢崧岱开启了对墨文化的全新研究。得益于同窗好友的启迪,他深入研究了古代的墨典,并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国子监深造期间,他广泛涉猎了与制墨相关的各类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他成功发明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即先将墨汁储存于瓶中,再倒入盒子,使得墨汁能够直接用于书写。1884年,他圆满完成了《南学制墨札记》的编纂工作;这部作品随后被收录进《续修四库全书》,从而实现了其广泛传播;在此期间,他亦相继创作了《今文房四谱》与《六书例说》等作品;这些作品均蕴含着丰富的国学研究价值。

一得阁诞生

1888年农历十二月,谢崧岱亲自挥毫泼墨,创作了“一得阁”的牌匾。该牌匾两旁的楹联分别镌刻着:“一技之长足以满足世人需求,技法之丰富源自古人的书法艺术。”此店名不仅体现了谢崧岱对自己独创墨汁的自信,也流露出他对古代智慧的崇敬之情。在琉璃厂地区,独此一家“一得阁”的牌匾与楹联由创始人亲自题写,这一独特之处显得尤为显著。

制墨绝技

_160岁一得阁 绵延千年的墨史文脉_160岁一得阁 绵延千年的墨史文脉

一得阁恪守古老的制墨工艺,成功研发了“制墨八法”。该品牌墨水因独到的配方和卓越的工艺而闻名遐迩,其选材包括优质的牛骨胶、高档的油烟色素,以及冰片、麝香、冰糖等十余种中药材。使用时,墨迹流畅,色泽适宜,既不沾染纸张,也不易褪色,且散发出中药的香气,具有清心明目的功效,因此备受书画爱好者的青睐。

多样产品

谢崧岱不仅创造了“一得阁”墨水,更推出了“云头艳”墨水,此款墨水深受赴京应考的学子们的喜爱。在光绪年间,鲍叔蔚先生在其著作《云头艳记》中对这款墨水给予了极高的赞誉,认为它具有三绝、四宜的显著特点,充分展现了其卓越的品质。

文化传承

经过160年的风雨洗礼,一得阁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中崭露头角,构筑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社会的重要纽带,深受年轻一代的青睐。在位于一得阁的艺术中心,游客得以亲身体验“制墨八法”,通过图解、工具展览以及泥塑展示,对墨汁的制作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观众得以从展出的同治时期所制之古旧墨品以及知名墨迹中,感受到我国墨文化的深厚底蕴。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长沙市开福区招商云地图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财政局 衡水市委党校 宝丰县委统战部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