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的意外发现引发了学术界对其年代归属和创作者身份的广泛讨论。在7月16日,一位知名的遗产研究专家、前文物出版社的总编葛承雍先生在文章中提出,这些在青海玛多县扎陵湖北岸找到的石刻,可能并非是秦始皇派遣使者时所遗留下来的,而是王莽时期使者采集药材以及巡视宣威期间所留下的。
石刻新考
葛承雍教授对相关信息进行了细致的剖析。鉴于西海郡位于偏远的牧区地带,其历史遗迹得到了良好的保护。自1983年以来,考古人员陆续发现了西海郡以及其下辖的五座城池,其中西海郡城规模尤为巨大。城内不仅设有驿站和烽火台,而且多次出土了王莽时期的货币和铸币模具,这些发现对于确定石刻的年代提供了重要的地域背景和实物证据。
王莽产物
该石刻体积巨大,重量不低于数吨,作为王莽以天命名义传播舆论的标志。在王莽统治时期,吉祥的预兆广泛流传,如此规模的石雕在全国范围内极为罕见。其庞大的体积或许也反映了当时强化统治合法性的意图。
证据链条
青海海晏县发现的“西海安定”瓦当以及刻有“西海安定元兴元年作当”的瓦当,均出自新莽时期。这些文物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串联起从西汉王莽时期至东汉初年的历史脉络,同时,也为石刻所处的时代背景增添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求药之举
王莽登基之后,他采纳了儒家学者的意见,对谶纬之术深信不疑,并且对长生不老之术抱有极大的向往,因此他多次派遣使者去寻找传说中的灵药。在汉代,派遣使者寻药已成为皇室的惯例,在王莽时期,朝廷中同样不乏精通道术的方士,例如涿郡的方士昭君等人,他们专门为王莽传授道术。
昆仑之辨
“昆仑”这一名称在历史文献中有着丰富的记载,其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学者们对其起源的解读各有差异。部分学者推测,该名称可能源自外文语言的音译,亦或是通过匈奴阿尔泰语的转音而来。自两千多年前开始,我国民众普遍将昆仑视为一座知名的峰峦或仙境般的山脉,然而,它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远不止于此。在王莽时期,曾有人被派往寻找所谓的“昆仑”,然而,这个名称实际上所指的地理位置并不明确。
研究建议
陈直教授,西北大学资深学者,已故,曾强调,欲深入理解秦汉历史,必须深入研究《汉书》中的《王莽传》。葛承雍教授,早年著有《王莽新传》及《儒生、儒臣、儒君》等作品,尽管研究重点有所转移,但始终对新莽时期的文物保持着极大的兴趣。他所提出的见解,为学术领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并且有潜力促进石刻年代研究的深入进行。
该石碑的起源,或许可回溯至秦始皇派遣使者之时,亦或是王莽时期的遗存。对于这一疑问,您有何独到见解?我们热切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恳请您为本文点赞并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