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社科考古党支部举办的主题党日活动以新颖的形式展开,党员们在参观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时,得以亲临历史之河,领略殷商文化的独特风采。此次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党员们的文化感受,还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成为众人关注的亮点,赢得了广泛的关注。
学术对谈启幕
活动正式开始,一场以“主题设定、策划实施与公众互动:博物馆展览的探讨与思考”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正式启动。会上,三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参与,针对博物馆展览的主题挑选、策划理念以及如何更有效地服务公众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谭晓玲副馆长在分享环节中详细介绍了“看·见殷商”展览的策划理念,同时分享了展览背后的故事。此举为即将到来的观众提供了充分的展览信息预热。党员们因此能够提前掌握策展的思路,使得在参观时能更准确地领会展览的核心要义。
“看·见殷商”探秘
党员们陆续步入“看·见殷商”展览馆。该馆内展览被细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具体包括“有册有典”、“青铜高峰”、“居中衍大”和“式范后世”四个部分。“有册有典”章节中,利用甲骨文等古老史料,向观众展示了殷商时期的文字体系和文献记录,使观众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多样面貌;与此同时,“居中衍大”部分则通过城市建筑的展示,生动地再现了都城的繁华景致,并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组织架构及国家的治理能力。
多样文物魅力
展出的文物种类繁多,包括青铜、陶、玉等材质,每一件都呈现了其独有的造型风格。这些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义,生动地重现了殷商文明的辉煌。以一件精美的玉器为例,其雕刻技艺高超,细节处理细致入微,令人不禁对古人的精湛技艺赞叹不已。仿佛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工匠们专注工作的情景,深刻领悟到殷商文明在艺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可视库房新体验
库房呈现了一种创新的展示形式,该形式已成为科技在文物保护领域应用的典范。策展人精心布置了超过一百件文物,采用场景化的布置手法进行展示,并通过触摸屏提供详尽的解说,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沉浸式观展体验。尽管展览空间有限,且文物与观众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但这一独特的展示手段依然让观众能够更加专注地欣赏。边墙上陈列着超过五千件《乾隆大藏经》的木雕版本,这些作品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历史价值,同时也彰显了卓越的艺术吸引力。
科技助力文物
博物馆为了加深观众对展品的理解,特别引进了触摸屏设备。观众只需轻轻一点屏幕,即可全视角欣赏展品,并获取详尽资料。这种技术与文化的结合,使得历史展品焕发新生。一名党员表示,借助触摸屏,他们能够更细致地审视展品细节,仿佛与历史更为亲近,从而加深了对商朝文化的认识。
活动意义深远
本次党日活动有效拓宽了党员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从而提升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与会人员普遍认为,应充分利用这次活动的契机,深化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坚守本职岗位,积极投身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党支部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党员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